English

“主题年”:三载春秋谁与共

1998-03-05 来源:光明日报 秦 晴 我有话说

随着“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藏中国画珍品展”落下帷幕,’98中国国际美术年的好戏已经登台。

’98中国国际美术年已是文化部举办的第三个“主题年”了,前两个主题年是’96交响音乐年和’97歌剧舞剧年。文化部有关人士介绍说,文化部举办主题年活动基于这样的目的:对外,希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友好合作;对内,希望通过引进世界艺术精华,提高观众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水平,从而促进我国高雅艺术发展。

那么,主题年举办以来的实际效果如何呢?

从演出来看,1996年请来了4支处于世界交响乐顶峰的乐团;1997年则请来了7个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歌剧团和芭蕾舞团。这些国际知名艺术团体的绝大多数演出座无虚席,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甚至超出了国外艺术家们的想象。在主题年的催化下,国内艺术团由参与主题年的演出,而逐渐有了自己的演出市场。1996年过后,由国内团体办的音乐会也很受欢迎。在1995年尚不知祖宾·梅塔是谁的人们,已将听交响乐视为一种时尚,并热心地讨论起听音乐会的常识和相关的礼仪;自1997年起,中国芭蕾舞市场更是热火朝天,而演出事项全由演出公司代理,艺术团只需专心于艺术创作与训练,这无疑也促进了国内艺术团的体制改革。

文化部综合计划处的廖兵先生在被问及主题年的构想与构成时说:“严肃艺术无非分为交响乐、歌剧、舞剧、美术、民族歌舞。对这些活动应该有什么样的先后顺序,我们并没有详细的研究。之所以用‘年’的方式,是希望一项工作不要冷下来,更不要被淡忘。通过一个月一个月不断的演出展览来加深人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了解,在全社会形成对某种艺术的关注热点。”也就是说,以“年”的方式是希望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连续不断的信息刺激引起人们注意。

这两年多里,文化部和承办单位都利用媒体为演出造声势。’97歌剧舞剧年更是联合广播电影电视部共同主办,各新闻媒介纷纷报道有关消息。这自然部分收到了广而告知的作用。但是,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实地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有63%的人虽然知道这两年来绝大部分的演出,却不知道这些活动构成了围绕某种艺术的“主题年”活动。这就让我们对“主题年”的宣传和组织形式产生了疑问:只依靠对单一演出的宣传来反复刺激受众,真的能让人们因此而对某种艺术本身产生关注,从而去接触这种艺术形式吗?一位文化工作者说:“群众由于个人爱好不同而关注不同,这是正常的。但要推广、弘扬高雅艺术还是要有艺术知识的普及工作,这才能提高高雅艺术的吸引力。我们曾与几家媒体联系,希望可以在主题年中长期开辟专栏节目详细介绍艺术知识和歌曲剧目。但因为种种客观条件而未能实现。今年的美术年我们还会努力争取。”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得起演出,文化部制定了一定的优惠措施。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票贩往往将一张几十元、几百元的票炒至上千元一张。面对这种“炒票”行为,主办者亦忧亦喜:毕竟,票价能被炒上去,说明有一些观众非常想看演出,说明举办者宣传得力,演出团体知名度提高了。但“炒票”的行为损害了观众的利益,更不利于演出市场的长期良性发展,因此要设法消灭。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龚晓庄女士说:“要消灭炒票行为,必须有各方配合。应该由国家出台相应法规,将它列入非法活动之列,由执法机关执法才有可能产生效果。”看来,创建健康的文化市场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主题年活动将世界艺术精华集中地展示于中国观众面前,这种机会百年难遇,国内的艺术工作者们又如何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呢?有关专家惋惜地说,主题年系列活动的中心是演出。主办者并没有对业务交流做系统安排,只是偶尔有随团来华的几名专家去各专业院校、艺术家协会走一走,看一看。因此,在’96交响乐年时,我国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就曾指出:“如果把交响乐年仅仅作为一种欣赏,那太可惜了。”

1996年和1997年都已成为过去,眼下,’98国际美术年的工作已经展开。这次美术年的展品都是国际级知名画家的作品和各国博物馆级藏品,档次很高。但是,由于美术的艺术展示形式较为特殊,因而又有新的问题出现,首当其冲的便是参观人流量的控制:由于开展时间为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展期又是工作日多于休息日,形成了平时清淡,假日拥挤的现象。一位参观者说:“周日去看展览,一大群人围挤在一起,每幅画都只能是粗瞟几眼,那些文物级的展品不能细细欣赏,真是遗憾。”

据有关人士介绍,明年将是国际民族歌舞年。有了这三年的经验,不知明年的工作会不会更趋于完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